移动学习应用于国内高职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曾艳[1]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摘 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2008年到2016年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关于国内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学术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把握移动学习应用于国内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首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进行阐述,然后对现有的国内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的研究主题进行梳理,最后对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述评并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职英语,研究述评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内涵
移动学习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并且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2000年启动的名为“Mobile Education”的项目,此后引发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者、移动通信运营机构和移动设备开发商的关注。[1] 而移动学习引入我国是2000年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学术会议上,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其内涵可分为以下几点:
(1)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传统学习。
(2)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3)从实现方式来看,其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移动终端,终端需具有可携带性、无限性和移动性的特点。
二、国内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借助 Microsoft Excel 从论文的刊载期刊、作者、署名单位和单位所属区域及内容等对有效文献进行形式的量化统计和内容的质性分析。由于 Microsoft Excel只能从宏观形式层面对文献进行统计、归整,因此笔者结合文献分析法进行文献阅读,对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确保数据统计、文献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一)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
1.论文年度发表数量的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学习期刊网(CNKI)教育类数据库为基础,为确保文献搜集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研究采用“主题检索”方式,选取关键词为“高职英语移动学习”、“高职英语移动教学”、“高职英语移动教育”、“手机学习高职英语”进行检索,尽管检索结果的覆盖率较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高,但受 CNKI数据采集选项功能、论文发表周期等的限制,仍会有文献被遗漏。自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共检索到154篇有效论文,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4年以后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界开始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后大家对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图 1 论文年度分布情况
2.期刊载文基本情况
本文所统计到的154篇有效文献来自97种期刊,登载文章数量大于等于3篇的刊物有8种,按刊载数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如表1所示。《校园英语》、《文教资料》等系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有5篇,占总数的3.25%,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文章来源期刊排序
排序
| 来源期刊
| 文章数量
| 排序
| 来源期刊
| 文章数量
|
1
| 校园英语
| 6
| 5
| 现代职业教育
| 3
|
2
| 文教资料
| 4
| 6
| 才智
| 3
|
3
| 海外英语
| 4
| 7
| 科教文汇
| 3
|
4
| 科教导刊
| 4
| 8
| 读与写
| 3
|
表2 中文核心期刊载文排序
排序
| 来源期刊
| 文章数量
|
1
| 职业技术教育
| 2
|
2
| 职教论坛
| 1
|
3
| 轻工科技
| 1
|
4
| 外国语文
| 1
|
(二)研究者分析
1.合作研究分析
本文选取的 154 篇有效文献中,独著129篇,两人及两人以上合作发表的有25篇。详情如表 3所示:
表3 论文作者数量情况
作者人数
| 文章数量
| 所占比例
|
1
| 129
| 83.77%
|
2
| 15
| 9.74%
|
3
| 9
| 5.84%
|
4
| 1
| 0.65%
|
154 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为 1.23 人,文章中独 著 占 总 数 的 83.77% , 合 作 研 究 占 总 数 的16.23%。5 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均为独著,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研究领域,高水平论文均为个人研究成果;而学术界一直所倡导的合作研究可以让参与者发挥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存、能力技术等优势,为更高水平的研究贡献力量。
2. 论文作者分析
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统计,陈萍、崔媛发文量最多,独著 3 篇,陈萍独著的文章中有2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发表 2 篇论文的作者有谢冰心、青丽、汪洋、葛书艺、王丽、袁凌钰、张贝贝、窦菊花、张明勇、朱静、宋春鸿、邓蕾、庄益玲、刘晓华、孙川、洪华英。
3. 作者单位分析
将这154篇高职英语移动学习论文,按照第一作者署名单位进行归类统计,得到表 4 所示2008-2016年各地区高职院校关于英语移动学习的论文发表情况。表5 所示为这个时间跨度内发表论文超过 2 篇的单位,累计70篇,占文章总数的 45.45%。
表4各地论文发表情况

表 5文章作者单位排序
排序
| 单位
| 文章数量
| 排序
| 单位
| 文章数量
|
1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7
| 12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2
|
2
|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 4
| 13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2
|
3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 4
| 14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2
|
4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4
| 15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 2
|
5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4
| 16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 2
|
6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4
| 17
|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 2
|
7
|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 3
| 18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
|
8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3
| 19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 2
|
9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2
| 20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2
|
10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 2
| 21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2
|
11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2
| 22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
|
4.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对 154 篇文献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62篇文献被课题基金资助,占 40.26%;国家级项目资助 6 篇,占被资助文献的 9.67%,郭士香的 《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AAWP模式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被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 AAWP 模式英语写作课程设计研究”项目所资助,省级项目资助 40篇,占被资助文献的 64.51%,均发表于普通期刊。市级项目资助 4篇,占被资助文献的 6.45%。校级项目资助 16 篇,占被资助文献的25.8%,1 篇文献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即刘晓燕的 《微课模式下参与式英语听力教学的探索》 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探究”资助。
三、研究主题质性分析
根据论文的研究主题,我们将论文按以下6个方面进行归类,各研究类型所占权重明细如表6:
研究类型
| 模式研究
| 实证研究
| 策略研究
| 评价研究
| 教师角色研究
| 技术研究
|
占比(%)
| 42.62
| 9.8
| 3.2
| 3.2
| 4.9
| 6.5
|
第一、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主要包括对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实现工具、方式及途径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文所介绍的应用模式种类逐渐丰富,从仅有的短信/彩信、WAP到QQ、微信/微博、手机应用APP、针对性学习终端平台,其进步轨迹与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发展是相吻合的。
第二、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证调查研究。高职院校英语移动学习的实证调查研究起步较晚,大多集中在近三年。主要基于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通过假设命题-实施教学实验-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命题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来探索高职英语引入移动学习的有效性。作出相关教学实验尝试并设立课题进行专项研究的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程张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蕾,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陈萍等。
第四、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策略研究着眼于如何应用移动学习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教学步骤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学习效能的高低。笔者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湄洲湾职业学院庄益玲等的《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英语听力移动学习》为典型的策略研究案例。
第五、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学习后的评价体系研究。通过表6的数据可以获知,评价体系研究同上述的策略研究一样,同属于比较空白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大多关注课前、课中和课后表现,仅将重点放在知识及技能的获得,而忽略了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
第六、教师在高职学生英语移动学习中的角色研究。移动学习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必备的信息素养以及课后工作量如何安排及分配的问题是教师们最关心的焦点话题,仅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李鑫等人进行了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持。
第七、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终端平台和软件开发研究。包括平台设计、软件开发、学习环境设计等,如《高职英语写作与测试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Web服务的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等。
四、研究述评
第一,移动学习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处于发展期。自2008年“移动学习”概念的引进至2013年,限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水平,此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星星之火”的阶段,2014年移动学习在各学科领域、各阶段教育均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2015年更是创出新高,2016年上半年公开发表论文数量保守估计全年的态势,仍然非常热门,该方面的研究正处于新兴发展的阶段。
第二,论文形式的研究成果数量很多,但质量不高。笔者对154篇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论文研究深度不够,较为肤浅,文章撰写大而概之,不能归属于任何一种研究类型,不能给同行提供参考价值。从“载文基本情况”看,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较少,仅有5篇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
第三,研究方向扎堆于应用模式研究,其他类型的研究较为匮乏。从表6的数据得知,研究类型严重偏向于应用模式研究,其它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发展不平衡。
笔者希望通过移动学习在国内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综述能为从事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的同行们提供帮助,避免重复研究。
参考文献:
[1]于芳.移动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交流,2015(07).
[2]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6):36-38.
[3]胡茶娟、沈春蕾.国内移动英语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国内十年(2004-2014 年)研究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10):15-20.
[1]—曾艳(1982-),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