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学术楼二号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约300名学子在此聆听了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川鄂教授的精彩讲座。刘教授以“读图时代的经典阅读”为题,深刻阐释了读书之用、阅读特点和人文经典,基于国际比较视野,从个人发展和民族兴衰角度,用丰富的人生阅历、翔实的资料数据,深刻剖析了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当代大学生应该阅读什么以及怎样阅读。
刘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官方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图书总印数79.3亿册,平均每人超过5本,人均图书阅读量却不足5本,同比韩国人年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以色列64本。刘教授说,这一数据的对比非常值得国人深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被时尚追着走的时代,但诚如尼尔·波兹曼所言,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
刘教授认为,我们正处于读图时代,这个时代的阅读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重电媒轻纸媒、重实用轻人文、重流行轻经典,而人文经典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家的创造结晶,毋庸置疑,人文经典阅读能够启迪智慧和心灵,涵养精神和灵魂,我们需要多读经典,关心历史和现实社会宏大问题,扩展阅读的长度、厚度和高度。
刘教授殷切希望同学们关注人文,精读经典,甄别时尚,真爱读书。他说,我们总以为自己只能适应这个时代,殊不知我们更能够改变这个时代,眼中有大师,心中有经典,眼中有美,心中有爱,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自己的起点上不断进步,我们就能收获成功幸福的人生。
刘川鄂教授已出版《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张爱玲传》、《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等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关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鲁迅、闻一多、张爱玲、现当代湖北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另发表关于大众文化、足球、婚恋、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散论及散文创作近百篇。
此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和校团委共同举办,人文学院胡广龙院长主持。